Table of Contents
心中的擔憂與不安
今天和一位朋友聊到最近的股市暴漲的狀態,像是知名的台股大盤ETF台灣50(0050)在一年之內持續飆升,從 2023/07/18~2024/07/18 一共上漲了驚人的 46.78% ,在這驚人的漲勢背後,是我們隱隱感到不安的擔憂與糾結。不安的是這感覺像是股市過熱的景象,揪結的是在想要不要先將獲利落袋為安,以免到時候股價下跌,現在我們所看到還未實現的高額獲利都將成為一場海市蜃樓的美夢。
將股票獲利了結的兩個方式:
- 部分獲利了結:先賣出部分的股份,將獲利落袋為安;剩下的股份則保留,繼續觀察市場變化。
- 將全部獲利了結。
再將股票獲利了結之後,三種重新投入股票市場的方式:
- 先不要動那筆資產,等到股市下跌至低點之後再重新大批買入。
- 先不要動那筆資產,等到股市下跌之後再重新定期定額買入。
- 直接繼續定期定額投入股市。
我對於是否要將股票獲利了結的7個思考
儘管現在獲利很誘人,但我最後選擇不要了結獲利,而是繼續把錢留在股市,持續遵照我的原則:「長期投資」。以下是我的思考過程:
- 獲利了結之後,我沒有把握能把這筆資金做更有價值的運用。如果只是單純地將資金閒置,等待下一次的低點再將資金重新投入股市的話,我可能會因此錯過很多個上漲日,因而錯失很多獲利的機會,從而減少了我最後的總獲利。
- 摩根大通的研究指出:在過去二十年,一名充分投資於標普500指數的投資者會獲得10%的年化總回報率。然而,假如他們在「錯誤」時點賣出資產,而只是錯過了最好的10天,那麼回報便會接近減半,只有略低於6%。要避免犯下這些錯誤並非易事,因為表現遜色和表現出色的交易日往往夾雜出現。過去二十年間,在表現最好的10個交易日中,有7天是在表現最差的10天之後的半月內發生的。(資料連結:敢於擁抱未知:投資組合的五大原則)
- 我沒有把握能準確掌握下次的進場時機。雖然我判斷股市在之後的幾年內應該會出現大幅度的下跌,但是我不敢保證自己能夠抓住股價的最低點準確進場;此外,我已經有之前的買入成本價作為錨點,好處固然是只要之後股價下至低於這個股價錨點時我就可以放心地重新進場大量買入股票;但是如果之後的股票價格雖有下跌,但最終跌幅小於我的錨點並且又重新繼續上漲的話,那我可能會因遲遲不敢重新進場而錯失了後面的獲利機會。
- 長期定期定額投資股票的魔力,在於我們能在股價較低時買入較多股票,股價較高時則買入較少股票,如此長期加權平均下來,我們就能將所持有之股票的平均買入價格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從而確保獲利。也因此,定期定額投資最好的辦法就是完全不去理會股價波動,依照投資紀律持續定期定額買入股票,直到規劃要實現獲利的那一年再將股票賣出了結獲利。
- 透過定期定額長期投資除了能因其加權平均的機制來降低持有成本,還能持續享受持有股票所帶來的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而今天若我選擇獲利了結,這些股利也是我需要考量的機會成本。
- 長期投資最重要的就是複利,如果我因為按耐不住將資產落袋為安的渴望與擔憂而不斷將股票賣出再買入的話,會一直打斷複利的效果而因此無法實現資產的指數型成長。
- 頻繁地買入賣出會增加手續成本以及稅收成本,會降低我最後的總獲利。
- 獲利了結之後,我可能會因為想要抓住下一次的進場機會而整天盯著股價波動一直看,因而消耗許多本可用來創造更多價值的時間與精力,甚至還無法保證這樣就可以準確地再好的時機重新進場投資,還會增加許多交易成本,得不償失。
我最後的選擇:繼續持有手中的股票,並積極開源節流
在經過一番掙扎之後,我最後決定繼續持有手中的股票,並保持每月定期定額買入的投資習慣。不過與此同時,我要更積極地賺錢,並將所賺到的錢先存下來,等到之後股市大幅下跌時再將存下來的錢大量投入股市中買入低價的好股票,以此來降低我的持股成本並增加我所持有好股票的數量。